教宗方济各讲论同道偕行时,经常强调圣神的重要性。比方他在描述圣神如“教会伟大的主人翁”时[1],就不断劝勉信友聆听“圣神向各教会说的话”(默2:7)[2],同时强调我们应该接纳圣神能带给我们的新意[3]。于是,神学家们便开始为此新意工作。不久之前,2023年4月27至29 日在罗马额我略大学举办的一次有关同道偕行的神学研讨会中,就特别指明圣神在受洗者和在教会及世界中的行动。

为一个更特殊的理由进一步探讨圣神的主人翁角色乃当属合宜。根据教宗传记作者奥斯滕·艾弗赖(Austen Ivereigh)的见解,相信圣神的行动乃是“领悟”教宗方济各同道偕行理念所必须接受的两个要素之一[4]。在此我们仅举出西方教会特有的、在谈论圣神时时而出现的某些迟疑。从那方面看,教宗方济各有关圣神同道偕行之间关系的论述就显得尤为突出,并勾画出“重新展现教会圣神的形象”(riconfigurazione pneumatologica della Chiesa)。正如同道偕行为了在圣统制和整个天主子民之间找到平衡而带来的改变(或重新展现形象)[5],同样地,对基督和圣神也是如此。留意存在于同道偕行中的圣神,乃是以对圣神的重新评估来补全西方教会对基督惯常的重视[6]

迟疑谈论圣神

西方教会有时遭指责有“遗忘(Geistvergessenheit)圣神的倾向”。的确,罗马和其他地方圣堂后殿古老的细石镶嵌作品大都以基督而非圣神为主。这样的风尚至今犹然。有时神学家们谈论圣神犹如在谈“神学的灰姑娘”:在童话中,灰姑娘没有被邀请赴宴,圣神也遭到同样的对待,甚至被其他主体所替代。法国道明会士伊弗·孔噶尔(Yves Congar)在他的名著《我信圣神》三部曲(trilogia Credo nello Spirito Santo)一书中,举出一系列“借口取代圣神”的名单,其中包括圣体圣事、圣母玛利亚和教宗[7]

迟疑谈论圣神的现象也以更微妙的方式出现。在类似方式中固然谈及圣神,但祂的重要性相较于基督或教会权威当局则显然居于次要地位。这些做法明显强调圣神乃由基督所派遣;圣神的功能只在于帮助我们了解基督的启示;或者教会圣统制有圣神做后盾。所有这些肯定都是真确的,但非完整。事实上,圣神固然来自基督,但基督也从属于圣神,正如路加福音格外揭示的。圣神一方面启示基督,同时也更新这个启示,因为正如若望福音所说的,祂,圣神,“要引入一切真理”(若16:13)。圣神引导更新的最有力的例子见于宗徒大事录第十及第十五章所描述的初期教会生命的巨变。最后,圣神虽然被以特殊的方式赋予教会圣统制,但也得承认祂也在每位信友身上施展作为,同时避免将之“驯服”(addomesticarlo)在教会的结构体制上[8]

教宗方济各有关圣神的讲述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宗方济各有关圣神乃教会生活的主人翁的肯定已充分显示出来,圣神没有任何被遗忘的痕迹。教宗深信圣神,“祂是主及赋予生命者”,一如我们在信经中所宣认的[9]。比方说,在2021-2024世界主教会议揭幕前夕,教宗方济各以对圣神发信德之举反省说:“我肯定圣神将引导我们,赋给我们携手并进、彼此聆听、开启我们当代分辨的恩宠,让我们与人类的辛劳和渴望一致”[10]

此外,教宗相信圣神在每位信友中施展作为。他根据梵二大公会议《教会宪章》第12节的教导,经常提示我们圣神“激发并支持”众信友直觉地领会真理,或信仰意识(sensus fidei)。教宗方济各于2015年在纪念世界主教会议创制的演说中总结道,:“信仰的意识阻止我们严格区分教导的教会(Ecclesia docens)与受教的教会(Ecclesia discens),因为羊群(受教的信友)也拥有嗅觉,能识别上主给教会开启的道路”[11]。为此,信仰意识的教义实际关系到视接纳交谈和对话为有助于向圣神开放的基本态度。重要的是参与对话的人必须乐于互相学习,换句话说,就是向圣神学习。教宗谈到“每个人在彼此聆听中都有值得学习之处。信友大众,全球主教团,罗马主教都彼此聆听,而全体一致聆听圣神,真理之神(若14:17),以便领会祂‘向各教会说的话(宗2:7)’”。此外,在这对话中我们也应该关心有需要的兄弟姐妹,留意时代的征兆以及大地的呼声。

信赖圣神的引导和权威与我们向新的愿景敞开胸怀有关。如果圣神的引导是真实的,祂必能引领我们走向一个新的方向。在2021年10月举行的世界主教会议揭幕的弥撒中,教宗提到“圣神始终以令人惊叹的方式吹拂,为启发新的路径和语言”。世界主教会议有如朝圣之旅,在这旅途中我们必须热爱福音并“开怀接纳圣神带来的惊喜”[12]

这些出乎意料的特点不在于它们是新的和更好的,而是希望新的见地能有助于面对新的局势或新的问题。在艾弗赖(Ivereigh)编撰的访谈一书里,教宗举亚马孙(主教)会议为例说:“圣神最后也以一个转变救了我们…。这是圣神带领我们获致的一大进步:从传统汲取新的理解,对真理与慈悲有更好的综合”[13]。教宗肯定“圣神在同道偕行世界主教会议进程中赐给的恩典之一就是启示隐藏的思想和意向”[14]。总之,一个乐意了解的安详交谈必然带来皈依的良好进程,最后也将走向圣神特殊的标记——和谐。教宗说“确立和谐的乃是圣神”[15]

圣神施展作为

一个要点是教宗方济各首先指出圣神的行动。圣神不仅被提及,而且做具体的事。从上面所提到的文件,我们看到圣神以主人翁的角色施展作为,祂引导、赐给恩宠、向教会讲话、以令人惊叹的方式吹拂、启发新的道路和语言、拯救、揭露人心中的意念、带来平安与和谐。教宗很少使用“在圣神内” 这类不定式的说法,他宁愿使用肯定的动词,例如圣神施展作为,采取主动。正如奥斯滕·艾弗赖指出的,“为贝尔戈里奥(Bergoglio, 教宗方济各姓氏)来说,如果缺乏圣神的临在和祂的行动,就没有同道偕行”[16]

为了在精神上支持同道偕行而建议颂念的「天主圣神,我们因祢的名,相聚祢台前」(Adsumus)这个祈祷[17],视圣神为“辅助我们”的引导,同时宣认祂“在任何时候和在任何地方都施展作为”。在这祈祷中我们呼求圣神:“降临我们的心中”,“教导我们该做的事,展示我们众人该走的路”,不要让我们误入歧途。这个祈祷反映了教宗所说的积极行动的圣神;礼仪专家马丁·克略科内(Martin Klöckener)叫人观察到「天主圣神,我们因祢的名,相聚祢台前」这个祈祷的对象是圣神,这在拉丁礼仪的祈祷中没有像在某些东方礼仪中那么寻常[18]。。

这可以定义为“教宗方济各重新展现圣神形象”的第一个面向。“重新展现形象”(riconfigurazione)这个字指出事情正在改变。从这方面看,改变之事与诠释天主圣三奥迹有关。西方的神学和神修为了定义天主三位一体,在说明天主三位各自的角色时经常比较谨慎。天主圣三神学说明天主为了我们的得救所做的一切都应视为唯一天主的工程,而不太在于三位中某一位的个别行动,也就是说天主圣三外在的行动是不可分割的(opera ad extra indivisa sunt。即使能有相当的理由把创造归于圣三的第一位圣父,但归根结底还是出于唯一的天主—整个天主圣三—的造化。为救赎和圣化工程也是如此。此时我们对这事无法做深入探讨,但历史上某些时代的神学的确把注意力全集中在基督身上,而忽略了圣神。

教宗方济各对圣神行动的重视有助于更平衡地勾勒出圣三的形象。的确,为能善度圆满的基督信徒生活,我们既需要基督的某些启示,也需要圣神此时此地实现这个启示。教宗在去年圣神降临节时解释说:“事实上,圣神教导时即使之兑现…祂把复活并永生的现实基督带回今日”[19]。美国本笃会士吉良·麦当内(Kilian McDonnell)如此卓越地概述圣神和圣子彼此的互补性:“没有圣神的使命,教会呆滞不变,停留在美好的神魂超拔之中,冻结在时间里,毫无动静,始终如此。…反过来说,没有基督的使命,圣神犹如一个不导向任何地方的阶梯,而历史也到达不了天父那里” [20]

圣神与教会

第二个“重新展现形象”关乎教会。根据圣洗和整体天主子民的首要性,每位信友都有重大的角色待发挥,但也必须强调在这事上圣神扮演关键的重要性。在同道偕行开始之际,教宗方济各正确地提醒罗马教友“每个人都是主角”。教宗进一步解释这个概念说,在这个进程中每位信友从根本上都是平等的:“教宗、其代理的枢机主教以及辅理主教不再是主角”。但有个例外,即圣神。教宗强调:“始终有圣神作为教会伟大的主人翁”[21]。于是,圣洗和全体天主子民的重要性就由圣神的基本重要性予以平衡。

这种类型的教会建立在圣洗圣事上并推动参与。正如教宗提到的:“在教会身体内,其出发点就是圣洗,没有别的。天主众子女的职务和神恩固然有别,但我们得自圣洗这生命泉源的尊严却是平等的。为此,每位信友都受召参与教会的生活和使命”[22]。教宗又说在这方面已经有所进展,但仍可以做得更多。如此重新展现的圣洗的形象并不排除圣秩圣事和圣统制职务,却提出一种不同的平衡[23]

梵二大公会议《教会宪章》第12节有助于进一步发挥这个概念。根据这一节,圣神藉由教会圣统制和神恩领导教会。该文中说:“再者,圣神不仅用圣事及职务圣化领导天主子民,并以圣德装饰它,而且把自己的恩宠‘顺其心意分配给每一个人’(格前12:11)。在各级教友中也分施特别的圣宠,使他们能够胜任愉快地去进行各种事业或职务,以利教会的革新与扩展”。换句话说,圣神是教会实际的领导,教会为能实践它的使命,不仅借重圣统制职务,也善用种种神恩。

这无异于重新展现教会圣神的形象。教会圣统制的观点被教会一如神恩奥体的观点所补全。我们想到《圣保禄致哥林多人前书》阐述的有关身体的圣经隐喻。保禄宗徒提醒当时的基督信徒不要因自己所得的恩典而沾沾自喜,却要怀着服务的精神(参见格前14)与人分享赐给他们的神恩(参见格前12)并因此而爱人(格前13)。在此,基督论的身体隐喻与圣神之恩的相逢彼此美妙地交融。

从这方面看,重新展现教会圣神的形象也能有助于保护我们免陷于所谓的“神恩的圣统制”(gerarchia carismatica)的危险。事实上,那些自以为拥有圣神的人,其行径所表现的则是另一回事,这些令人遗憾的经验就是教会传统上迟疑谈论圣神的主要原因之一。新近的一些例子揭发那些被视为表率的人物,其行为竟是可耻的滥用和搀假其教导的本色。教宗方济各对圣神的看法提示该走的路并不是去除圣神,而是以不同的角度看祂。根据这个看法,教会内任何权威,包括神恩的权威,都应该顺从圣神这更高的权威,也因此必须谦卑自下。此外,教会内任何权威,包括神恩的权威,都应该推动包容和参与,因为圣神从未赐给单独某一人,而是赐给每个人。

圣神,真理与开放

第三个重新展现教会圣神的形象触及真理和开放。显然,一个同道偕行的教会必全心重视天主教传统的教义和生活实践,然而因着圣神,教会也向如何在当下能更有效地宣讲并善度福音生活这个问题开放。

一如教宗强调的:“圣神…当即实现祂的教导:祂始终保持信德的清新活泼。我们则冒着把信德当作博物馆陈列物的危险:这的确是个风险!然而,圣神使信德与时俱进,日日保持新鲜:这就是祂的工作”[24]。选用这些话使人想到若望二十三世教宗于梵二大公会议揭幕时宣读的“慈母教会欢欣喜乐”(Gaudet Mater ecclesia)讲话。教宗使用信德不该成为古董的隐喻,乃在指出他尤其渴望教会以不同的、更让人容易了解的方式谈论相同的真理[25]

为此,圣神的行动乃是了解同道偕行进程具开放特征的基本要素。的确,教宗方济各在罗马教区展开世界主教会议之始,即呼吁开放的精神,他称之为“朝圣的解释学(ermeneutica pellegrina),意指在行进中”。他说明教会从宗徒大事录时代到梵二大公会议、及至我们今日,始终走在朝圣旅途上,也因该如此。“当教会停顿,扎足不前时,它不再是教会,而是一个美好热心的社团,因为它把圣神关在笼里”[26]。所以,教宗方济各推动“顺从圣神、向祂开放”的特有模式,让圣神在我们广泛倾听、接纳不同声音的进程中向我们讲话。

重要的是承认这样的开放要求虚怀若谷,也就是深信没有人握有一切肯定的答复。教宗在2013年接受习安东(Antonio Spadaro)神父专访时,谈及懂得怀疑的德行说:“要是一个人毫无疑惑,完全肯定他遇见天主,这当然不行。我以为这是重要的关键…天主子民伟大的领导者们,如梅瑟,总留下存疑的空间。必须给上主留下空间,而不是给我们的确定性留有余地,我们必须谦卑”[27]

另一重要的则是应该强调克服疑问并获得结论之路并非智力上的辩论,而是灵性上的分辨。教宗方济各在和艾弗赖谈话时解释说,世界主教会议阶段会议各项讲话之间的静默时刻就是要让与会者“更好地领会圣神的感动”[28]。类似的感动令人想起依纳爵神操典型的要素分辨(discernimento)。从本质上讲,分辨乃在情感上设法了解某一思想或行为是出自天主之神或来自恶神。通常,某种安详的情感、谦逊的智慧、满怀信心的忍耐、慈悲与服务的精神,这都是走在正确道路上的标记[29]

从心理学观点看,这样的开放是艰难的。人的本性需要确定性,这就是传统上迟疑谈论圣神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相对于圣神不可捉摸的特性,我们宁愿依附往昔的确定性和教会圣统制的明确领导。为此,教宗在前面提到的2015年的讲话中强调,参与世界主教会议的人需要从圣神那里领受聆听的恩典:“我们为世界主教会议的教长们首先祈求圣神赐给聆听的恩典:聆听天主,直到和祂一起听到天主子民的呼喊;聆听天主子民,直到从中发现天主召唤我们的圣意”[30]。当然,教会圣统制的权威是受肯定的,但它重新被设想为具包容性和感受力的精神聆听进程的一部分,其最终目标乃在聆听圣神正在向我们说的话。

结论

尽管应该尊重教会圣统权威,但从圣神的观点看教会亦足以提升存在于教会内部的神恩和信仰洞见的多样性。此外,这种观点也指出教会乃是朝圣旅途中的团体,并强调教会传统生气蓬勃的特质。这些神学上的形象具有实际的效果。这种同道偕行的生活方式将因着互补、对话、聆听、学习、互惠与开放的实践和品德而变得更为丰富。

圣神的看法指出同道偕行和一般教会最深的基础:圣神不仅在过去说话,也在今天说话;祂不但经由教会当局、也能够透过我们的众兄弟姐妹说话。圣神的看法让我们重新诠释同道偕行之路乃是众所共有、而非由某方的利益所引导的精神道路。

  1. 教宗方济各2021年9月18日﹤向罗马教区信友讲话﹥。
  2. 参见同上。
  3. 参见上“接纳圣神愿意启示给我们的新意”,同上.,《我们重新臆想。走向更美好前景之路(Ritorniamo a sognare. La strada verso un futuro migliore) 》,米兰Piemme,2020,107。
  4. 参见Austen Ivereigh著«Hearing the Spirit in the Assembly of the People: Pope Francis’s Vision of Synodality», in Studium 117 (2021/3) 359.
  5. 参见Cfr M. Wijlens, «Reforming the Church by Hitting the Reset Button: Reconfiguring Collegiality within Synodality because of “sensus fidei fidelium”», in The Canonist 8 (2017) 235-261.
  6. 本文内容在作者J. Moons如下各著作中有进一步的探讨The Holy Spirit, the Church, and Pneumatological Renewal: “Mystici Corporis”, “Lumen Gentium” and Beyond, Leiden, Brill, 2022; Id., «The Holy Spirit as the Protagonist of the Synod. Pope Francis’s Creative Reception of the Second Vatican Council», in Theological Studies 84 (2023) 61-78。
  7. 参见Y. Congar 著《我信圣神(Credo nello Spirito Santo) 》第一册,Brescia, Queririana, 1981, 页181-186。
  8. 参见W. Kasper, «La Chiesa sacramento dello Spirito», in W. Kasper – G. Sauter, La Chiesa luogo dello Spirito, Brescia, Queriniana, 1980, 71-98.
  9. 为了介绍教宗方济各有别于此的对圣神的认识,请参见Codina, «El Espíritu Santo en Francisco», in Revista Latinoamericana de Teología 35 (2018) 153-167. V。
  10. 教宗方济各2021年10月9日﹤为开启同道偕行世界主教会议进行反省时刻的讲话﹥。
  11. 教宗方济各2015年10月17日﹤纪念世界主教会议创立50周年讲话﹥。
  12. 见2021年10月10日同道偕行世界主教会议揭幕教宗弥撒讲道词。
  13. 见《我们重新臆想。走向更美好前景之路(Ritorniamo a sognare. La strada verso un futuro migliore)》页101。
  14. 同上页99。
  15. 同上页93。
  16. A. Ivereigh, «Hearing the Spirit in the Assembly of the People», cit., 359.
  17. 这个祈祷在世界主教会议网站上有多种语言翻译。
  18. 参见M. Klöckener, «La prière d’ouverture des conciles “Adsumus”: de l’Espagne wisigothique à la liturgie Romaine d’après Vatican II», in A. M. Triacca – A. Pistoia (edd.), La prière liturgique. 47e Semaine d’études liturgiques, Roma, Centro Liturgico Vincenziano, 2001, 179.
  19. 教宗方济各2022年6月5日圣神降临节“天皇后喜乐”三鈡经讲话。
  20. K. McDonnell, The Other Hand of God: The Holy Spirit as the Universal Touch and Goal, Collegeville, MN, Liturgical Press, 2003, 228 s.
  21. 见教宗方济各向罗马教区教友讲话(Discorso ai fedeli della diocesi di Roma)。
  22. 见教宗方济各2021年10月9日﹤为开启同道偕行世界主教会议进行反省时刻的讲话﹥。
  23. 为深入认识这个问题,请参见O. Rush, «Inverting the Pyramid: The “Sensus Fidelium” in a Synodal Church», in Theological Studies 78 (2017) 299-325.
  24. 见前提及教宗方济各圣神降临节“天皇后喜乐”三钟经讲话。
  25. 参见若望二十三世教宗1962年10月11日梵二大公会议揭幕讲话。
  26. 见上﹤教宗方济各向罗马教区教友讲话﹥。
  27. A. Spadaro ﹤专访教宗方济各﹥,见公教文明2013 III 449-477
  28. 教宗方济各《我们重新臆想》页98。
  29. 为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个议题,请参见J. Moons, «Synodality and Discernment. The Affective Reconfiguration of the Church», in Studia Canonica 56 (2022) 379-393.
  30. 见上教宗方济各﹤纪念世界主教会议创立50周年讲话﹥。